您现在的位置:学会首页>新闻中心

北京妇产学会妇科肿瘤精准医学分会第一届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论坛

2022-1-13 13:50:28   http://www.biog.org.cn  来源:北京妇产学会

2022年1月8日北京妇产学会妇科肿瘤精准医学分会第一届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论坛以线下和线上相结合方式成功召开。



大会专题报道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郎景和院士围绕《医学与美学》进行主题发言。郎院士从美学中有医学,医学中有美学;医学中美的观念;医生的美学观念;医生美学(绘画)修养与训练四方面进行讲座。首先阐述美学历史、美的本质及审美,医学与美学同源,医学美学内容等。医学人体美包括医学科学技术美,医学环境美,医学艺术美,医学职业美(包括医学行为美,医学语言美,医学关系美),其中医学艺术包括绘画、病理标本、多媒体等,尤其绘画和解剖图,对培养医生想象与逻辑思维,对精准解剖和精准手术非常重要。

外科是一门科学,一门技术,一门艺术,或三者结合。郎院士强调应该把医学、美学和哲学结合起来,做一个医学和美学结合的好医生;在医学中,从第一次接待,到持续性追随病人,进行美学训练,体现关爱,体现负责,体现审美。




北京大学妇产科学系名誉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魏丽惠教授围绕《宫颈病变免疫治疗趋势》,主要从宫颈癌免疫学发病机制-HPV及其致癌机制、肿瘤免疫检查点与宫颈癌、HPV感染与免疫反应、宫颈癌预防性疫苗和治疗性疫苗、过继性细胞免疫治疗-过继性T细胞(CAR-T)、宫颈癌的免疫治疗,基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免疫治疗--PD-1单抗,基于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等方面系统阐述宫颈癌免疫治疗;同时阐述宫颈癌前病变的治疗性疫苗研究进展,核酸疫苗(包括DNA疫苗、RNA疫苗)、肽类疫苗、蛋白质疫苗、活载体疫苗(包括细菌性活载体疫苗、病毒性活载体疫苗)基于细胞的HPV治疗疫苗等。目前各类疫苗均已经进入了不同的临床试验阶段。尤其是活载体疫苗中的病毒性获得了比较满意的治疗效果。

随着分子生物学与免疫学研究的进展,HPV疫苗已在宫颈癌预防方面取得卓越成效。免疫治疗成为宫颈癌尤其是晚期及复发癌治疗的新模式。同时指出治疗性疫苗需要解决的问题:①病毒和细菌等活载体疫苗易诱导机体产生中和性抗体,限制了再次免疫,可通过改造载体去除不必要的抗原表位;②多肽疫苗和蛋白疫苗免疫原性不高,需要结合佐剂增强免疫原性,寻找安全有效的佐剂是很必要的;③多肽疫苗使用HLA限制性的表位肽,限制了其使用范围,应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人群的CTL表位肽;④DNA疫苗是极具发展潜力的疫苗,由于其免疫原性较低,限制应用,需要更多的试验来增强免疫原性。随着机制的深入研究,HPV疫苗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用于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远处转移或不能耐受放化疗的宫颈癌患者。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向阳教授围绕《难治复发性滋养细胞肿瘤免疫治疗的基础与临床研究》,主要从妊娠滋养细胞肿瘤基础研究,难治性滋养细胞肿瘤诊断、治疗难点及方法,如何定位耐药病灶,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滋养细胞肿瘤(GTN)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讲座。

难治性GTN治疗是目前临床面临困难,为治愈患者,多数需要补救性联合治疗,包括:补救性化疗,手术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向治疗。向教授阐述了北京协和医院对GTN免疫微环境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重点介绍了卡瑞利珠单抗联和阿帕替尼治疗高危耐药/复发GTN:一项单臂、开放标签的II期临床试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卡瑞利珠单抗联合阿帕替尼在高危耐药/复发GTN患者,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毒性可耐受,可作为高危耐药/复发患者的挽救治疗方案。最后强调耐药或复发GTN病例以治愈为目的化疗方案应个体化选择,强调适时联合手术治疗在耐药与复发高危患者的治疗价值,免疫检测点抑制剂为耐药高危难治复发性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中心主任崔恒教授围绕《卵巢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和展望》主题进行讲座。首先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团队开展的6B11mini疫苗临床研究,随后介绍了树突状细胞免疫疗法(DCVAC/OvCa)联合化疗治疗铂敏感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的研究、肿瘤疫苗GEM维持治疗在新诊断晚期卵巢癌中应用的VITAL研究。最后,崔教授结合NCCN(2021)指南,介绍了免疫治疗在卵巢癌中的应用,提出推荐PD-1抗体用于dMMR/MSI-H/TMB-H的复发性卵巢癌,TMB、MSI、dMMR在评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效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主任沈丹华教授围绕《宫颈上皮肿瘤性病变分子研究进展》主题进行讲座。首先介绍了最新版的WHO女性生殖肿瘤分类和宫颈鳞状上皮性肿瘤分类。宫颈上皮肿瘤性病变主要由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引起。沈教授详细讲解了HPV的基因片段及功能及HPV感染上皮后的病理变化;同时也介绍了非HPV相关性腺癌,如胃型黏液腺癌。接着讲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团队关于宫颈胃型腺癌分子研究的相关内容。最后沈教授指出,大部分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同时宫颈癌相关的分子研究可以帮助发现HPV阴性的腺癌的一些致癌基因。




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凌斌教授围绕《关于宫颈癌精准诊治认识》的专题进行讲座。以宫颈癌手术的历史、宫颈癌手术等提出临床需思考问题,如宫颈癌术式及手术范围,是否选择切除子宫,如何做出对病人最有利和有益的决定等精准手术。凌教授提出了医学的精准化观念,认为应对宫颈癌进行精准诊断及精准治疗。最后,凌斌教授介绍了宫颈癌的免疫治疗进展,包括免疫单药治疗方案,如Keynote-028、Keynote-158;免疫联合治疗方案,如Keynote-826、Checkmate-358;双抗治疗方案,如开展AK104研究方案。




妇科肿瘤精准免疫治疗专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张燕教授围绕《STING激动剂联合化免疫治疗铂耐药/难治性复发性卵巢癌的临床研究》进行报告。张教授首先向大家系统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的进展情况,提出现阶段肿瘤免疫治疗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接着介绍他们所在的韩卫东教授团队的系列研究及他们提出表观免疫增效增敏的新理论,并创建DNA去甲基化药物—低剂量地西他滨增效PD1抗体抗肿瘤效能的联合方案,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该联合方案可显著提高复发难治性霍奇金淋巴瘤疗效。在此基础上,利用动物模型进行锰离子对肿瘤细胞研究,结果显示锰离子具有免疫监视和抗肿瘤的作用;进一步临床试验研究显示STING与化疗药联合应用于铂耐药/难治性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中具有良好的价值,为复发耐药卵巢癌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新治疗思路,且具有发展前景。



北京永泰生物制药首席执行官王歈教授围绕《CAR-T细胞治疗B细胞恶性病变》进行讲座。王教授首先介绍了嵌合抗原受体(CAR)分子结构的基本原件和功能,认为掌握了解CAR分子的结构是科研工作者运用或改构CAR以应用于临床的关键工作。接着详细介绍了自体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免疫疗法的产生工艺流程。针对CAR-T细胞耗竭导致的治疗失败,认为可选择将CAR-T与PD-1联合治疗或与诱导免疫记忆性CAR-T细胞联用。王教授对血液治疗进行研究,显示CAR-T-19细胞与诱导免疫记忆性aT19细胞联用对治疗B细胞恶性病变具有良好的效果。目前拟进行实体恶性肿瘤临床试验治疗。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李艺教授围绕《卵巢肿瘤免疫治疗Ⅰ期临床研究》进行讲座。主要介绍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研究团队正在进行的“6B11-OCIK注射液治疗耐药复发型卵巢癌的Ⅰ期临床试验”的研究进展。首先李教授介绍了肿瘤免疫治疗概况及6B11-OCIK用于耐药复发型卵巢癌免疫治疗的机制;随后对Ⅰ期临床试验中患者的入组标准、排除人群、治疗方案、主要疗效检测指标如CA125、循环肿瘤细胞(CTC)等进行介绍,显示6B11-OCIK注射液治疗耐药复发型卵巢癌安全性良好,有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且免疫应答较好的患者疗效更好。同时提出除影像学、CA125和免疫等指标外,CTC检测辅助用作免疫疗法的客观疗效评价指标的意义价值,指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6B11-OCIK注射液有望今后为卵巢癌免疫治疗提供新方案。



妇科肿瘤精准手术专题


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妇产科主任孟元光教授围绕《卵巢肿瘤机器人?还是传统手术?》进行讲座。孟教授主要介绍了当前机器人平台在卵巢癌中的临床应用,指出目前手术治疗仍是卵巢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通过对多项临床研究进行对比总结,概括了当前机器人手术在卵巢癌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及存在问题。最后孟教授强调,机器人手术方案的提出为卵巢癌精准手术治疗提供了新选择,但是对入组患者进行严格的术前评估十分重要。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李斌教授围绕《妇科肿瘤淋巴切除观》进行讲座。李教授主要介绍了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淋巴结切除的精准应用。首先指出淋巴结切除一直是外科手术领域的主旋律,如何清扫,清扫范围等一直是困扰手术医生的主要问题。随后通过对其所在团队多年来在卵巢癌、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等妇科恶性肿瘤手术中淋巴切除经验的总结,提出了妇科肿瘤淋巴结切除新理念和新方法。



北京医院妇产科申桂华教授围绕《复发卵巢癌首选手术?化疗?》进行讲座。主要讨论了二次减瘤术在复发性卵巢癌治疗中“是与非”。首先介绍了当前复发性卵巢癌的不同分类,指出应针对不同类型的复发性卵巢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案。重点概括了二次减瘤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的应用范围,并通过对目前的国际及国内多项前瞻性研究DESKTOPIII,GOG213及SOC1进行对比分析,显示复发性卵巢癌患者二次减瘤术获益的“是与非”相关证据。最后指出:成功进行二次减瘤术所需手术与技术技能是不容忽视的因素,二次减瘤术在复发性卵巢癌中的精准应用应建立在严格评估的基础上,化疗也是主要治疗措施。



妇科肿瘤精准诊断与靶向治疗专题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妇瘤科郑虹教授围绕《2021IGCS/ESMO妇科肿瘤新药物研究进展》,主要从不同研究国际多中心的研究背景、临床前证据以及临床实验研究结果,围绕ADC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复发性卵巢癌、糖皮质激素受体调节剂Relacorilant联合白蛋白-紫杉醇治疗铂耐药卵巢癌、RAF/MEK双抑制剂vs-6766联合FAK抑制剂defactinlb治疗低级别浆液性卵巢癌、ADC+卡铂用于一线或+k药用于复发性/转移性宫颈癌四种用药方案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瘤科李宁教授围绕《复发卵巢癌靶向治疗及中国研究进展》的进行讲座。李教授首先介绍了针对铂敏感复发卵巢癌的PARP抑制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抗血管生成药、化疗等临床研究,随后介绍了我国近年来针对铂耐药复发卵巢癌开展的新型靶向药物的研究如NORA、L-MOCA、FZOCUS-2等。最后,与大家分享了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妇科肿瘤团队正在开展的临床研究,如CBP-1008在晚期恶性实体瘤患者中Ⅰb期临床研究、AL8326片单药治疗妇科恶性肿瘤的Ⅰb期临床研究等。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王志启教授围绕《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精准手术》进行讲座。首先介绍了子宫内膜癌手术途径的演变过程及不同临床指南中进行微创手术的指证,随后通过子宫内膜癌传统分型和分子分型的对比,提出分子分型有好的预后提示作用。最后,结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团队所开展的临床研究,提出分子特征可用于内膜癌治疗决策。对于POLE突变、MISI-H、HRR通路突变或MUC16突变的患者推荐进行微创手术;TP53突变的患者建议考虑开腹手术。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放疗科李小凡教授为大家带来了题为《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与精准放疗》讲座。主要从子宫内膜癌分子分型的演变与现状、辅助治疗、分子分型指导下辅助治疗的研究三个方面展开讲座。李教授结合2021ASTRO会议中分子分型与放疗相关临床研究,概述dMMR在接受腔内放疗的HIR/LIR早期子宫内膜癌中的预后影响,提出分子分型时代精准选择合适治疗模式的重要性,以及分子分型指导细化子宫内膜癌辅助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海思路迪医学检验所医学部高级医学顾问崔丽娜博士围绕《妇科肿瘤基因诊断及国人基因特征》进行讲座。崔博士主要从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HRD的推广及应用、国人妇科肿瘤基因特征三个方面展开介绍。崔博士首先结合2021年国内子宫内膜癌的分子分型专家共识,讨论了分子分型的临床价值以及分子分型检测方法的对比,随后介绍在TP53突变型子宫内膜癌中的HRD肿瘤特征以及HRD检测的技术途径,其中介绍关于分子分型基因检测中二代基因测序(NGS)及免疫组织化学蛋白染色对MSI状态和TP53检测中一致性存在相关问题。同时对临床送检标本检测注意进行讲解。最后概述中国人群子宫内膜癌基因突变图谱和分子分型与TCGA数据库的差异。

 


主持风采


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副主任曹冬焱教授



中日友好医院妇产科主任凌斌教授、北京协和医院妇科肿瘤中心副主任曹冬焱教授、中华医学会北京分会党总支书记王建东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研究室常务副主任昌晓红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妇科主任郭红燕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昌晓红教授及李艺教授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科主任熊光武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副院长米鑫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科主任熊光武教授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顺义妇儿医院副院长米鑫教授、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妇科主任熊光武教授和北京同仁医院妇产科主任翟建军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李艺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科王志启教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李小平教授进行会议总结




第一届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诊疗论坛历时一天,会议主题是:“妇科肿瘤精准手术、精准诊疗”。聚焦妇科恶性肿瘤精准手术争议问题、精准诊断、精准免疫及靶向治疗,尤其中国妇科肿瘤人群分子基因特征,进行专题讨论。


本次论坛采用线上线下直播方式,在全体特邀专家及同事支持下,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达到了会议预期的目的。感谢各位专家、同仁们的积极参与,共计17位专家进行了线上及线下直播授课,为我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学术盛宴。约两万妇科同仁在线进行学习。


第一届妇科肿瘤精准医学诊疗论坛胜利闭幕!



相关新闻: